漆氏祠堂老屋金丝楠木主梁。通讯员何贱来摄
宜丰县城南观前巷,有一排清代民居老宅,因历经两三百年风雨,多数已破烂不堪。近年来,该县投巨资对老城区实施了旧城改造工程。数月前,在进行观前巷老宅清理拆除中,实施部门发现有一栋占地面积逾1000平方米的木质老屋虽外观布满灰尘、四壁斑驳,但房屋主梁、支梁、柱子及门窗却未见虫蛀、霉烂,心生疑问:该老屋是不是有保护价值?
清明期间,在北京从事楠木收藏20余年的宜丰人漆伍生回乡祭扫,对观前巷“神秘老屋”进行了一番探访。4月20日,他向记者表示,这栋老宅是晚清建筑,用料几乎是上等金丝楠木,整栋屋子的金丝楠木使用量及品质在全国较为罕见。他已向当地政府报告,同时希望地方政府部门及时采取科学有效举措进行保护。
70余根梁柱重近40吨
4月21日,记者来到宜丰县,在该县博物馆工作人员及漆伍生的带领下,来到“神秘老屋”。穿行在狭小的观前巷小道,漆伍生就指着一段青砖古墙中的几根小柱子告诉记者,这段古墙是老屋的外墙,这些柱子乍看没有特别之处,但仔细观看,就能发现外表均匀分布虎皮斑纹。记者发现,这些柱子虽沾满灰尘,但仍可见清晰的虎皮斑纹。漆伍生用刀片轻轻刮下柱子的一层薄片,用强光电筒照射,木片及柱子均呈现闪闪金光,凑近细闻,能闻到一种木头的香气。
老屋有3个厅堂、数十间大小不一的房间,目前大概住有十余户居民,房屋局部设施已明显遭到破坏,但整体结构基本完好。令人惊叹的是,正大门上有四层木制的精美斗拱,由4根坚实木料额坊托举,30余根主梁、支梁及40余根柱子虽大小、长短不一,但木料表面及木雕几乎未见虫蛀、霉烂,在强光照射下均泛出虎皮纹金光,且有香气。
漆伍生说,这栋老屋使用的主要木料为金丝楠木。根据专业测算,仅这70余根梁柱重近40吨,其中最大的一根主梁直径达60余厘米、长度逾8米,重逾1吨,堪称极品金丝楠。根据近几年收藏市场行情,类似这根大主梁的金丝楠木料拍卖价为3000万元左右,且市场稀缺。宜丰县这栋民间老屋的金丝楠木用材数量之多、品质上乘,这在全国都是较罕见的。
居住在老屋的数名居民对记者说,谁也没想到,这处破旧老房子,竟然是金丝楠木建造的,太不可思议了。
系晚清盐运史所建
据了解,金丝楠木为我国特有珍贵木材,属国家二级保护植物,主要产于四川、云南、贵州及长江以南。金丝楠木生长速度极慢,成为栋梁之材至少要300年,其木质坚硬、细密、不易干裂,有“水不能侵、蚁不能穴”“千年不腐、万年不烂”之说。金丝楠木是楠木中的精品,古代主要用于制作皇宫的房梁房柱以及皇室家具、棺木及少数寺庙建筑等,北京故宫内多处房梁也是金丝楠木。
宜丰县林业局相关负责人毛国平向记者介绍,宜丰县北部山区野生金丝楠木群总面积近万亩,潭山镇洑溪古树长廊中有13棵树龄约600年的金丝楠木,直径基本都超过1米。
宜丰县博物馆馆长余康华则表示,正因为当地自古盛产金丝楠木,该县有十多个乡镇留下的古村、古屋基本是金丝楠木建造的,全县唯一国家文物保护单位即唐代木建筑“鲁班坊”的用材也是金丝楠木,历经了1300余年仍大致完好。
据宜丰县县志办考证、分析,观前巷老屋系晚清时该县一名漆姓盐运史所建,他是在原有的漆氏祠堂上重修的。
打算申报“国保”单位
余康华介绍,目前宜丰县共有489处国家文物局登记在册文物点,其中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1处、省级30处、市级1处、县级64处。他坦承,自七八年前开展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以来,观前巷漆氏古屋一直未纳入国家文物局登记在册的不可移动文物点,更未列入文物保护单位。原因是,这栋老宅住有十几户居民,屋内一些设施布局被改变或遭破坏,屋内屋外电线如蜘蛛网,且文物部门不具备辨识金丝楠木的技能。县博物馆接到漆伍生的反映后,也相继介入,当前已将该老屋作为一处新发现文物,正在申报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宜丰县委常委、统战部部长李北京说,实施旧城改造须谨慎对待每一处老宅老屋,不会破坏任何一处有文物价值的建筑。县里已统筹安排包括观前巷在内的老城区居民有序搬迁、安置等工作,并要求电力部门重点对漆氏祠堂老屋的电线线路进行安全检查,杜绝安全隐患。下一步将该老屋作为天然金丝楠木博物馆打造,并邀请权威专家进行认证,得出结果后再申请国家文物保护单位。
中国江西网记者 童梦宁
下一条: 延安市交警一大队三中队民警护送老人过马路
作者:导演王少平一晃、一年、再一晃,又一年。导演...[详细]
陕西传媒网讯(记者陈燕)2月3日,陕...[详细]
人民法制报河南讯(本报杨斌周印/图通...[详细]
女兵是世界各国阅兵式上的“靓丽风景”...[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