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疫情影响,自2021年12月下旬以来,西安市多个区县实行封闭管理,还有部分密切接触者需要在集中隔离点进行为期14天甚至更长时间的医学观察。长期独处于集中隔离点这样一个封闭环境应该怎么调整自己的情绪?而伴随着疫情好转,一些区域逐渐“解封”,也导致很多仍处于封控管理状态的人更加着急,这类人群又应该如何调整心态?1月14日,记者就这两个近期困扰着不少市民的问题邀请心理专家“支招”。
居家隔离 应克服悲观情绪 创新生活方式
“人是社会关系的总和,长时间独自在一个环境里,很容易陷入抓狂的状态。曾经就有电视台做过这样的实验,最终每一位志愿者都经历了内心的挣扎,甚至将近崩溃。”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陕西省心理咨询师协会理事武霞在谈及第一个问题时表示,可以说,如何面对孤独是我们每个人一生的课题。因此无论隔离在家还是隔离在酒店的居民,都会不同程度地存在焦虑、恐惧等情绪问题。
她认为,要调整这种不良情绪,首先要克服悲观,保持一个阳光的心态。“身处困境时,积极乐观的情绪是我们摆脱困境的一大法宝。有研究发现,人在悲观的时候是免疫力最低的时候,这时如果有病毒在附近徘徊,那我们感染的几率就会比他人高很多,所以我们要坚信逆境并不代表绝境,只有保持阳光的心态才能让自己早日走出阴霾。”其次,市民们应该重建认知模式,创新生活方式。集中隔离后,短暂的新鲜感一过去,不少人就会出现无助、恐慌的心理,原本喜欢看电子书的觉得电子书“不香”了,喜欢追剧的也觉得追剧没劲了。“这时我们就需要转变观念,重新认识所处的环境,争取让隔离变得有意思,比如过去每天早上去公园锻炼,现在就改成在房间里做瑜伽、仰卧起坐或原地跑。”
武霞同时认为,保持与外界的情感联系,相互鼓励,抱团取暖,才会让这个寒冬不再寒冷。“因为人在最无助的时候,最想念的就是亲人和朋友,此时与他们保持视频或电话交流不仅可以满足情感的需求,也是战胜疫情的动力源泉。”
对待“解封” 应换位思考 保持平和心态
至于如何正确对待“解封”与否的问题,武霞告诉记者,自己在某小区群里做心理咨询师的时候发现,最近大家讨论的都是小区何时解封的话题,有业主甚至因为得不到具体的解封日期而到处投诉。
她说,这样的心情可以理解,但需要调整。“首先,宏观看待,换位思考。任何时候,我们都要有大局观念,新冠病毒生命力顽强,潜伏期长,稍有不慎,造成的后果不堪设想,为了自己和他人的健康,我们要提高自己的站位,从‘无我’的角度去理解政府的措施。”其次,应该多看看这场战“疫”中医护人员、社区干部、志愿者们为全力守护大家的健康作出的努力,“再对比一下我们在做的,其实就是居家而已,可能就会觉得‘幸福是比较出来的’。”
武霞说,同一个市,不同区的风险等级不同;同一个区,不同街道的风险等级不同;同一街道,不同小区的风险等级也不同……疫情最是无情,它不会平均分配。“因此我们要用平和地心态看待‘解封’这件事,只有这样才不会给防控人员带来压力,让他们的研判更加科学、更加精准。”
上一条: 疫情就是命令,岗位就是战场
下一条: 多次家暴屡教不改 核实证据发保护令
作者:导演王少平一晃、一年、再一晃,又一年。导演...[详细]
陕西传媒网讯(记者陈燕)2月3日,陕...[详细]
人民法制报河南讯(本报杨斌周印/图通...[详细]
女兵是世界各国阅兵式上的“靓丽风景”...[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