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推荐阅读
【市域社会治理】白玉县作英村:“四治”融合推进市域社会治理
来源:西部法治在线 发布时间:2021-05-27 09:15:14 加载中...

 从白玉县城出发,沿215国道7公里处,一座座藏式风格的楼房整齐划一。水泥便道连接到G215线,每到一户,房前屋后栽植了各种树木和花草。家中各类家电一应俱全,一幅美丽和谐幸福安居的新农村画卷尽收眼底。这就是白玉县金沙乡作英村集中搬迁点。

  近年来,作英村以“政治、法治、德治、自治”为工作发力点,结合“党建+美丽乡村”示范建设模式,让支部带起来、群众干起来、法治立起来、环境美起来、美德树起来、日子好起来,激发群众投身到美丽和谐幸福安居新村建设中,形成“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安定有序”的乡村治理新格局。

  政治引领助力乡村振兴发展

  金沙乡作英村地处高山峡谷地带,与西藏江达县隔江相望,距金沙乡政府53公里,全村13户60人,其中贫困户4户20人,主要经济收入靠采挖虫草、菌类及种植青稞、芫根、小麦为主。由于地理位置边远偏僻、自然条件恶劣、地质灾害频发、基础设施滞后,“一方水土养不活一方人”“靠天吃饭”成了作英村群众生活的真实写照。2018年,白玉县委、县政府多次调研,并广泛征求农牧民群众意愿,作出了整体易地搬迁、统规统建安置的决定。于2019年10月实现了整村搬迁入住。

  搬迁群众入住后,作英村按照“群众搬到哪里,党建就引领到哪里”的原则,采取“群众自荐+支部推选+县上把关”的方式,将一批政治素质好、“双带”能力强的党员干部推选入村“两委”班子,同步推进村级党组织、村民委员会、村团支部、村妇代会及“两新”组织等,健全完善搬迁安置点管理体系,做到应建尽建、不留空白。截至目前,搬迁安置小区建有党支部1个,“村两委”干部7人,驻村工作队3人,党员12名,积极分子2人,后备干部9人,三老干部1人,形成了安置区党建来引领、大事一起干、好坏大家判、事事有人管的良好工作格局。

  同时,“村两委”从群众所需所求为出发点,按照“资源整合、共建共用”的原则,整合村服务中心、医疗服务中心、警务室、农家书屋等,打造集党务、政务、民政、就医、就业、物业等为一体的作英村便民服务中心,做到应设尽设、联动服务,实现一站式办公、面对面交流、零距离服务。并利用“三会一课”和党员主题活动日,组织党员学习、领会、宣传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加强党员引导示范作用,鼓励党员事事率先垂范,激发农牧民群众增收致富“动力”。

  法治保障提高社会治理水平

  为提高作英村政治、法治、德治、自治融合增效,提升社会治理水平,加快推进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让老百姓实实在在感受幸福感和获得感,通过制定村规民约,打造法治文化长廊、法治公园广场,使法治元素与村容村貌相得益彰。

  村支部书记扎西邓珠很自豪地说,原来我们住在距离县城50多公里的高山上,常年大雪封山,交通不便,居住分散,虽然县、乡、村三级组织法治宣讲组到户进行法律法规宣讲,但收效甚微,群众的法治观念不强,各种打架闹事现象屡禁不止。现在我们搬迁到这里,通过依山就势、就地取材,精心打造的乡村法治文化长廊、法治文化广场、法治文化墙,既丰富了农牧民群众的业余时间,又可以在休闲时候学习法律法规、规章制度以及办事流程,提升了农牧民群众学法守法用法意识,为乡村治理提供了强有力的法治保障。

  在金沙乡作英村党员活动室外的坝子上,农牧民群众围坐在一起,热闹非凡。“我们闲暇时就到党员活动室外摆龙门阵,通过墙上张贴的法律知识,我们就知道哪些该做,哪些不该做了。”作英村村民泽仁邓珠说,村里将法治建设与传统文化相融合,有力促进了“四治”融合,提升了基层治理水平。

  据了解,为进一步加强群众法治教育,作英村还结合全县正在开展的“缉枪治爆、命案治理、扫黑除恶”等专项整治活动以及“法律进乡村”“法律进农户”活动,积极探索乡村治理新模式,敦化文明乡风,提升治理水平,走出一条社会治理的新路子。引导农牧民群众不涉黑涉恶、不信邪教迷信、不沾“黄赌毒”、不做偷盗放火等不法行为。通过常态化开展“法律明白人”培训,由“明白人”引导带动全村依法维权、依法办事,增强农牧民群众法治意识。今年1至4月,共播放典型案例专题片8场次,开展法治宣讲16场次,开展法律明白人培训6场次。

  德治自治激发乡村善治活力

  作英村坚持以“自治为基、法治为本、德治为先”,高度重视德治教化作用,打造“四治课堂”,有力促进“四治”融合。根据村情实际,细化了爱国守法、诚实守信、移风易俗、家教家风、爱护环境等评议指标,将其作为开展道德评议的依据,调整充实“红白理事会”、“道德评议会”、“村民议事会”、“禁毒禁赌会”“四会”,完善《村规民约》,加强村民自治、德治建设,做好移风易俗工作,形成了横向到底、纵向到边的基层社会治理网络。

  村民打英泽翁正玛谈起村里的变化时,很自豪地说,以前住在高山上,没有垃圾桶,村民的生产生活垃圾都是在门口乱倒乱丢,既污染环境又不卫生,现在大家搬进了新房子,我们每户都实行了门前三包,让自家的门前屋后干净整洁,清爽自然,让村子变得漂亮美丽。

  为扭转农牧民群众多年养成的生活陋习,作英村从改造生产生活垃圾、生活污水治理、村容村貌提升为治理方向,建立以村规民约、村民大会、坝坝会为主的“一约两会”制度,让村民以“主人翁”的身份参与到村上的各类事务中来,通过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引导农牧民群众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以前在山上,喝的水都要到山沟里去背、更不要说电和路,生活很困难,到处脏乱差,现在住进了党和政府修的新房,自来水引到家里,电线牵到家里,家用电器买到家里,车子开到家门口了,村子越变越美,生活越来越好,想不到我们这一代人还能过上这样的好日子,非常感谢党和政府。”金沙乡作英村村民劣空阿呷老人这番话,道出了全村60位易地扶贫搬迁群众的共同心声。

  如今的作英村道路整洁、花木葱茏,环境卫生显著改善,法治观念深入人心,文明乡风蔚然成风,村容村貌焕然一新。已成为白玉县异地搬迁的典型、乡村振兴的代表、社会治理的标杆。

责任编辑:管理员 曹瑾
视频聚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