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法天地

真督实察,用法治守护美好生活

2021-05-26 00:09:30 《 人民日报 》 作者:记者 魏哲哲

深入32个市州、68个县区,走访、暗访各类一线执法服务部门、企业419家;与领导干部、执法办案人员谈话589人次,访谈律师、民营企业家、群众1073人次……去年11月,中央依法治国办会同24个部门组成督察组分赴8省份开展第四次法治督察,对有关地方的法治建设情况进行了一次全面“体检”。

下沉一线、真督实察;以督促改、以督抓落实。2018年中央依法治国办成立以来,以法治督察为有力抓手,先后部署开展食品药品监管执法司法专项督察,营造法治化营商环境、保护民营企业发展专项督察,法治政府建设全面督察,党政主要负责人履行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及法治政府建设督察,有力推动了各地方各部门不断加快法治政府建设的步伐。

抓准群众关注点

办事窗口装上了“好差评”评价器

让群众办事更有保障、更加便捷,是加快法治政府建设、推进“放管服”改革的应有之义。群众办事还有什么“难点”?企业办事还有哪些“堵点”?围绕这些问题,督察组在多地进行了深入走访。

督察组在某市政务服务办事大厅暗访时发现,办事大厅内没有办事的指引,工作人员对相关业务也不够熟悉,服务能力不强、服务水平不高,影响群众的办事体验和效率。督察组将这一问题进行反馈后,当地立即制作群众办事指引放在了显著位置,引导群众办事。同时,当地还在每个办事窗口设置了“好差评”评价器,在政务服务微信号开通群众评价渠道,将评价结果作为绩效考核和工作人员评先评优的依据。

“‘放管服’改革持续推进,公共服务品质不断提升。通过督察,我们看到一些地方党政负责人能够切实把责任扛起来,发现了不少典型经验。”司法部法治督察局副局长王磊说,“督察贵在坚持问题导向,人民群众的关注点,就是法治督察的聚焦点。”

针对人民群众关心的重点领域,中央依法治国办紧抓不放、真督实察:

——开展法治政府建设全面督察,把“放管服”改革落实情况、企业和群众办事的便利程度、行政机关落实“双随机、一公开”情况等作为“晴雨表”;

——围绕党政主要负责人履行推进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情况开展督察,把领导干部依法履职行权,研究法治、推动法治的实际情况作为“度量衡”;

——开展营造法治化营商环境专项督察,把“事随主官走”、“一刀切”执法、涉案财物处置等与民营企业相关问题的整改,作为推动落实的“牛鼻子”;

——开展食药监管执法司法专项督察,把校园食品、疫苗安全、餐饮企业监管、依法打击食药违法犯罪等作为工作着力的“关键点”。

从人民群众的切身感受到“关键少数”履职情况,从街边餐饮安全到市场化、法治化营商环境,两年来,中央依法治国办坚持每一次法治督察都紧跟经济社会发展,每一次法治督察都聚焦人民群众关切,用法治守护人民的美好生活。

奔着问题去督察

11块越权执法的警告标牌全部拆除

“重中型货车保持车容整洁,违者处罚。”督察组在某地暗访时,发现了11块写着宣传标语的警告标牌。督察组通过走访了解到,该地以大货车车容不整为由对车辆进行罚款,以大气污染为由禁止大货车在国道上通行。

这样处罚有无依据?经过核查,督察组确认,这些处罚、限制等完全没有法律依据,属于有关部门越权执法。督察组将这一问题明确写进问题清单,并责令当地立行立改。最终,督察组不仅促成当地政府对全市范围内的相关情况进行进一步排查,完善了货运车辆过境通行方案,科学调整了现有路网,对11块警告标牌全部进行拆除,同时也促成当地积极开展执勤执法行为规范化整顿,杜绝变相执法、过度执法,确保问题得到切实整改。

走访、暗访、突击检查,督察组把明察与暗访相结合,确保全面掌握实情,抓准问题、找准症结。在党政主要负责人履行推进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及法治政府建设督察中,督察组和党政部门负责人访谈时,有的地方行政机关领导干部自认为很重视法治,但通过进一步走访基层干部群众了解到,有的领导干部在行政诉讼中不积极履行出庭应诉义务,有的领导干部抓法治建设口号喊得响、推进落实虚,有的在重要问题的决策拍板时没有履行法定程序……

“行政机关负责人不出庭应诉,说明其没有认识到出庭应诉是必须履行的法定职责,没有充分认识到这项工作的重要作用。”“把法治建设等同于贴标语、喊口号,是典型的形式主义。”“重大决策不履行法定程序,依法决策、依法行政就是空话。”督察组直言不讳向地方指出问题,并建议有关地方探索建立领导干部带头参加庭审旁听制度,落实好年终述法等制度,强化法治考核、法治培训,发挥好法治建设议事协调机构职能作用,进一步提升领导干部法治素养和法治能力,并采取通报、约谈等手段推进依法行政各项制度有效落实。

中央依法治国办开展法治督察以来,始终坚持问题导向,对各地各部门法治建设形成有力督促。“法治督察找准法治政府建设的痛点和难点,通过强化问题意识和责任闭环形成有力倒逼。”督察组成员、中国政法大学法治政府研究院教授曹鎏认为。

紧盯整改抓落实

行政执法“三项制度”真正落地

行政执法公示、执法全过程记录、重大执法决定法制审核,行政执法“三项制度”对于促进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保障和监督行政机关有效履行职责,维护人民群众合法权益,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督察组在西部某省一地级市开展工作时发现,该市整体上对行政执法“三项制度”的落实存在走形式等问题,执法办案规范化程度不高。

“20天内形成整改方案,3个月内整改到位。”督察组向当地反馈问题后,紧盯整改落实,并列出了整改时间表。当地立即组织全市各执法单位进行排查,开展全市“三项制度”落实互查互评活动,对执法案卷随机抽检、现场点评,并形成常态化工作机制,确保“三项制度”落到实处。

记者了解到,中央依法治国办开展法治督察以来,已向21个省份分别反馈了详细问题清单,并分门别类提出具体整改建议,以对账销号的硬措施,督促相关地方狠抓问题整改。

除了紧盯整改,法治督察还重视解决顶层设计、体制机制上的问题。在食品药品监管执法司法专项督察结束后,中央依法治国办立即会同有关部门共同研究,逐个部门明确任务,各个环节协同发力,形成了一体化立法、链条化执法、协同化司法、常态化普法的工作态势,用法治保障食品药品安全的作用逐步显现。

“法治督察不仅要发现问题、指出问题,更重要的是盯住整改‘后半篇文章’,确保把纸面上的意见建议落实到行动中。”王磊说,“今年将继续围绕党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决策部署和人民群众关心的法治问题开展督察,督促地方不断提高法治建设水平。”

《 人民日报 》( 2021年05月25日 第 16 版)


上一条:从“秦岭蜂蜜最太白”看检察公益诉讼

下一条:民事法律行为切莫人力干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