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制前沿

“美丽贷”类型套路诈骗治理路径

2022-03-22 13:59:12 西部法治在线

随着电视剧《扫黑风暴》的开播,“美丽贷”一词从逐渐走入人们的视野。当电视剧中的女记者独自暗访绿藤市一家美容中心涉及非法贷款的窝点并遭遇了种种意外时,我们都替她捏了一把冷汗;当最后林警官查获这个窝点时,许多屏幕前的观众或许在替绿藤市的女孩们感到庆幸。然而,“美丽贷”在现实中,远远没有像电视剧中那样轻易的就被警察们查获。

随着美容行业的发展与人们审美观念的变化,越来越多的人通过美容手术改善自己的外貌,但整形美容手术往往价格高昂,并不是在所有人的经济承担范围内,这就给一些不法分子带来了可乘之机——通过提供高利息的整形美容获取利润。

“美丽贷”作为新出现不久的贷款诈骗,无论是法律还是政府相关的政策都对此贷款诈骗套路缺乏管理与规范。在2021年6月9日,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发布了《关于规范医疗美容相关金融产品和金融服务的倡议》中提出,金融机构不与任何不法医疗美容机构开展合作,不向任何不法医疗美容机构客户提供相关金融产品和服务。但这仅是一个理想化的倡议,缺乏强制力保证落实。并且研究实际案件后发现,仅仅对金融机构进行约束是不够的,很多美容机构设有与自身关联的金融机构或自身假借金融机构的外衣向受害者提供贷款。因此在山东大学“焕颜无税”实践团队经过对案件的分析与对公安机关及其他主体的调查与访谈后,在政府治理角度拟定了相关对策。

(1)政府加大对美容机构及金融机构的审查力度

政府应加大审查力度,一方面是对于美容机构的营业资质与手术资质进行审查,许多涉嫌“美丽贷”的美容机构无论是手术资质、机构内医师的资格,抑或是收费标准,都是不符合规定的,这需要政府加大执法力度,审查美容院手术、药品与器械质量、资格以保护求美者人身安全的同时对医疗美容机构价格进行规范,防止天价医美项目后隐藏的非法贷款。另一方面,政府应对各类金融机构的贷款发放资质与利率进行审查,并将《关于规范医疗美容相关金融产品和金融服务的倡议》中的部分倡议制度化,打击金融机构与不法的医疗美容机构展开合作的现象。

(2)完善立法,通过法律手段惩罚贷款诈骗与非法放贷

在此处提到的“贷款诈骗”并非刑法中的“贷款诈骗罪”。与刑法中的“贷款诈骗罪”相比,此处发放贷款的机构为私营的金融机构而非银行,因此若用刑法手段对其制裁的话,既不能用贷款诈骗罪,大多数情况下也无法采用“非法发放贷款罪”对其进行制裁。虽然现有法律与政府制度对高利贷行为进行了规制,但针对近几年新出现的“美丽贷”贷款诈骗陷阱,首先需要政府完善相关法律,对通过套路对受害者进行诈骗以使受害者陷入高利贷的非法行为进行概念和边界的认定与规范。其次,在结合案件的研究中发现,这类贷款往往以零利息或低利息为幌子,实则有很高的手续费和其他费用,因此需要在现有法律和制度的基础上对此类情况进行规范,可出台相应的司法解释对于低利息高手续费的非法贷款予以限制。随着“美丽贷”套路逐渐多样,立法层面也应根据犯罪的多样化及时出台相关的司法解释与政策,揭开“美丽贷”虚假的外衣,防止受害者在低利息的诱惑下背上高额贷款。

(3)公安部门以现有案例牵出的产业链和社会上其他虚假宣传的美容机为切入点,精准打击贷款诈骗犯罪团伙。

对于公安部门而言,打击贷款诈骗团伙的途径不仅有通过现有的“美丽贷”诈骗案件,从美容机构或假公司入手,牵出整个产业链。还可以通过社会上的虚假宣传入手,在具体案件中,有犯罪嫌疑人在未取得合法资质、未正常开张运营的情况下,通过微信朋友圈、招商会等面向社会不特定公众宣传投资其筹建的某医疗美容公司。与此同时,也有案件涉及以免费美容与招募模特为内容的虚假宣传。公安部门通过开通群众举报平台等方式,发挥社会各界的力量,对于涉嫌“美丽贷”诈骗的机构进行举报,公安机关进而对其摸排、整治,规范该行业发展。

(4)政府、公安部门利用网络等方式加强反诈宣传,规范平台运营与广告发布

“美丽贷”多利用社交平台、招聘平台发布相关信息或广告,吸引受害人前往进行美容手术。政府作为权威信息的发布者,应联合公安部门对群众加强反诈骗宣传,同时同相关的网络平台协作,审查广告发布者的运营资质,将诈骗信息阻挡在公众平台外。

(作者:孙哲元)


上一条:北京刑事律师李扬博士代理案件二审成功发回重审

下一条:去年全国检察机关批捕侵权假冒犯罪8125件13901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