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报道

以文化人滋养社会法治精神各地法治文化建设多元共进亮点纷呈

2022-04-02 11:12:35 法治日报

□ 法治日报全媒体见习记者 杨佳艺

文化浸润人心,深植法治精神。

2021年3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强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建设的意见》,提出把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作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战略性、基础性工作和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重要内容。

去年以来,各地各部门围绕法治文化建设,结合地方实际,持续深入打造普法品牌、建设法治文化阵地、创新宣传机制方式,法治文化建设结出累累硕果,全社会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氛围日益浓厚。

打造特色品牌

轻快的蒙古舞、悠扬的马头琴、逗趣的好来宝……2021年7月15日上午,内蒙古自治区巴彦淖尔市乌拉特中旗新忽热苏木朱斯木拉嘎查,“法治乌兰牧骑”在一望无垠的大草原上,为当地牧民带来一场寓普法于文艺的视听盛宴。

取材于牧民身边的疑难杂事、邻里趣事,经过艺术加工,变成了丰富多彩的文艺节目,牧民群众在欣赏演出的同时学习民法典、《内蒙古自治区促进民族团结进步条例》等法律法规知识,寓教于乐、一举两得。

作为内蒙古的普法金色品牌,多年来,“法治乌兰牧骑”、草原上的“红色文艺轻骑兵”通过一部部优秀文艺作品,将法律知识送到群众身边,为社会进步、民族团结贡献了独特力量。截至目前,内蒙古共组建业余乌兰牧骑100余支,举办“法治乌兰牧骑”演出2700余场次,满足了420余万名基层群众的法治文化需求,受到农牧区群众一致好评。

在广东,融合岭南特色的法治文化建设新品牌——全省法治文化节自2019年首次举办以来,共吸引超过1.2亿人次参与,取得了良好的普法效果。

“视法·风尚”普法新媒体精品评选、“法润人心”全省法治文艺作品评选、优秀普法小使者评选交流……2021年第三届法治文化节期间,一系列法治文化主题活动在广东全省范围内开展。与此同时,各地市结合“宪法宣传周”积极开展地方特色普法活动,着重宣传宪法、民法典等与人民生活息息相关的法律法规,让广大群众在文化交流中充分领略法治魅力。

目前,上下联动、通力合作、群众参与的“大普法”格局正在形成,群众法治观念大幅提升,广东省法治文化建设品牌效应初显。

江苏省深挖大运河文化,结合本土法治资源,倾力打造“大运河法治文化品牌”;浙江省精心部署“宪法宣传周”活动,重点打造“浙里+宪法”主题宣传品牌,有力弘扬宪法精神……近年来,各地为推进法治文化建设频出新招,各具特色的普法品牌纷纷涌现,将法治精神传播到社区村落、传递到群众心里。

拓展文化阵地

“通过参观学习,我深切体会到革命先烈是在怎样艰苦恶劣的条件下将中国革命引向胜利,同时也感受到今天法治建设硕果累累的背后是苏区法制建设的厚重积淀。”2021年7月,江西瑞金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司法人民委员部旧址内,参观完陈列展厅的游客李先生感慨万千。

近年来,江西省大力推进法治文化阵地建设,瑞金市、横峰县充分挖掘当地中华苏维埃临时中央政府旧址群和闽浙赣省苏维埃政府旧址群等红色法治资源,着力打造红色法治文化阵地、讲好法治江西故事。

其中,瑞金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司法人民委员部旧址入选首批“全国法治宣传教育基地”,每年接待来自全国各地的机关干部、青少年学生等社会各界群众100多万人次,红色法治基因得到更好传承。

河南省围绕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将黄河文化、法治文化、传统文化及民俗文化等有机融合,在700多公里的黄河河南段,打造了横贯9市1区的普法精品工程——河南黄河法治文化带。

按照“一市一特色、一县一品牌”要求,目前共建成普法长廊集聚群53处、法治文化示范基地29处、普法成果展览馆4个、“黄河工程与文化融合示范点”8个,设置普法标志牌2800余个,集文化、法治、艺术为一体的法治文化带初步形成,沿黄普法阵地法治文化氛围日渐浓厚,依法治河管河能力水平显著提升。

在建设基层普法阵地方面,各地坚持创新发展、多措并举,村居法治文化阵地不断拓展,法治“微景观”建设成效初显——

山东省持续加大法治文化设施建设力度,依托图书馆、博物馆、社区文化中心、农家书屋等阵地,建立健全基层法治文化公共设施体系,努力打通全民普法“最后一公里”。

四川省通过搭建“法治四川行”法治宣传平台,立足国内省内主流广播电视、平面媒体、新媒体等传播平台,整合广播电视、户外LED显示屏和普法微博、微信等资源,构建起新媒体普法矩阵,牢牢把握法治文化建设网络阵地,不间断为公众送上“法治食粮”……

当前,从城市到乡村,从线下到线上,群众对法治的美好需求正在以看得见的方式被满足。

创新宣传方式

以文化人,贵在创新。

近年来,各地积极探索法治文化建设新路径,加强创新法治宣传机制方式,通过引导群众广泛参与其中,充分发挥法治文化在提升公民法治素养中的重要作用。

位于浙江省杭州市、先后被命名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全国法治宣传教育基地”的“五四宪法”历史资料陈列馆,在疫情防控期间,变线下实体展览为线上云端展览,整合“法治大讲堂”云课堂等资源,打造24小时不闭馆的线上宪法宣传教育阵地,群众足不出户即可接受法治熏陶。截至目前,已吸引197万人次参与各类线上活动。

山西利用邮政系统遍布城乡、直达村社的优势,开辟“法治邮路”,通过组织1500余个营业网点、发动8000余名邮递员、投入1400余辆邮政运输车,分8批次进村入户开展法治宣传活动,累计发放法治宣传资料5000余万份,走出了一条纵向到底、横向到边、全面覆盖的普法新路,实现了“邮路送法进万家”。

除多元化渠道外,坚持“群众路线”也是各地普法的成功经验。

在陕西省西安市鄠邑区,五彩斑斓的法治漫画墙成为普法宣传的新手段新媒介。农民画家在创作漫画时充分发挥想象力,通过设置具体情境引出相关法律规定,内容涵盖人民调解、预防诈骗、乡村振兴等方面,引导广大群众依法办事,路过的群众纷纷驻足观看、连连称赞。

在福建厦门、江西南昌等地,宪法主题地铁专列在车厢内布置大量宪法宣传内容,方便市民在乘车出行中轻松学习宪法知识;在河南濮阳、安徽宣城等地,宪法骑行队伍在“宪法宣传周”期间穿梭于城市大街小巷传播法治理念,广受市民欢迎……

随着“八五”普法规划在全国启动实施,过去一年,各地法治文化建设亮点纷呈,法治宣传教育机制愈加完善,整体法治环境持续提升,群众的法治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增强,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上一条:管理好运用好北京冬奥遗产 ——论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总结表彰大会上重要讲话

下一条:公安部部署公安机关清明节期间开展公安英烈纪念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