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天下

川陕渝文旅“西三角”正在崛起

1970-01-01 08:33:41 陕西日报

汉中兴汉胜境夜景璀璨迷人。汉中市文化和旅游局供图

夜幕下的西安时尚现代。

重庆磁器口游人如织。

成都宽窄巷子里身着川剧戏服的人成为一景。 本版照片除署名外均为本报记者 李卫摄

本报记者 李卫

 西安、成都这两座城市都拥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经济、旅游、文化资源。2017年前,两地隔秦岭相望,交通多有不便,虽然不是历史上的蜀道难难于上青天,但从西安到成都也需要十几个小时的路程。2017年12月西成高铁开通后,西安与成都的交通半径被缩减至“三小时经济圈”,加上西南重镇重庆,经济“西三角”的构想前所未有地从概念走向现实。

 秦蜀之间半日还,西成高铁的建成使西北与西南的阻隔屏障被打通,也使西安、成都、重庆三地间的文化旅游合作发展走上了快车道。三年来,三地间文旅交流密切,文旅合作机制建立,三地旅游客源互相输出,产业合作正在向更深层次、更广领域延伸。

 “西三角”从概念走入现实

 西成高铁,使得千年蜀道进入高铁新时代,实现了秦蜀之间半日还,原本西安、成都两市间动辄十几个小时的用时被缩短至三个多小时。以成都为节点, 西成高铁与既有的成渝高铁连接了西南地区另一重镇——重庆。自此,西部地区经济最具活力的三座城市西安、成都和重庆,正式结成“西三角”,中国西部地区两大城市群——关中城市群与成渝城市群从此被连接起来。陕西省城市经济文化研究会会长张宝通认为,“西三角”将成长为继“珠三角” “长三角” “京津冀”之后中国经济的第四大增长极。

 “从此蜀道不再难,秦岭将成为一个与川陕城市群相伴而生、规模巨大的中央公园。”张宝通说。

 西安、成都和重庆这三座城市都是西部发展的中心区域,在经济结构上有诸多的相似。西成高铁的开通拉近了西安、成都和重庆三地的经济脉络。路程的便利、时间的缩短,极大减少了旅行者舟车劳顿的困扰,将沿线周边旅游带入轻松旅游、便捷旅游的时代,同时也加速了沿线文旅项目的建成和发展。

 四小时经济圈呼之欲出。在西成高铁沿线,分布着许多著名旅游景点,如气势磅礴的秦始皇兵马俑、雄奇险峻的剑门关、历史悠久的昭化古城以及中华文化遗产金沙遗址博物馆等。随着西成高铁的通车,这些城市和景点数小时内即可抵达,秦蜀一日游不再是梦。

 川陕渝“三城记”旅游模式上演

 四川历史悠久、文化灿烂,自古就有“天府之国”的美誉,三星堆、金沙遗址等古蜀文明源远流长,都江堰、青城山、峨眉山、乐山大佛、九寨沟等世界遗产享誉中外。 “天府三九大·安逸走四川”是四川文旅的新口号。宣传口号中的“三九大”,是四川最有代表性的三张名片。“三”是指三星堆,“九”是指九寨沟,“大”是指大熊猫,“安逸”是广大游客体验四川文化旅游和幸福生活的感受。

 重庆素有“山城”的美誉。不仅有大足石刻、武隆天坑、巫山小三峡、磁器口等久负盛名的旅游资源,更有丰厚的历史文化沉淀和时尚绚丽的现代文化,洪崖洞、长江索道、解放碑、李子坝轻轨共同形成了游客追捧的打卡胜地。重庆火锅、美味小吃以及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吸引着数以万计的海内外游客。

 川渝陕三地自古毗邻,在地缘和文化渊源上都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陕西与成都、重庆都有着悠久灿烂的历史文化,秀丽壮美的自然景观,丰沛富集的旅游资源。三地旅游资源具有极强的互补性,相互间存在巨大的吸引力,多年来,一直互为重要客源地,是国内外游客最为向往的旅游目的地。随着高铁交通的辐射,成都市民只需三个小时,重庆市民只需五个小时即可抵达西安。

 西成高铁开通后, 西安、成都、重庆三城间的旅游成为一种流行,越来越多的川陕渝游客选择在周末或者节假日乘着高铁游三地,三地间各种文旅营销推广活动也日益频繁。

 记者从西安铁路部门了解到,去年国庆小长假期间,成都重庆方向高铁十分热门,一票难求,每日开行西安至成都重庆方向的列车达70余趟。

 西成高铁对川陕渝旅游的促进,利行国际旅行社老总张帆深有体会。他说:“四川和重庆是陕西最大的客源地之一。两地人口密度高,经济超前发展,当地人出游率位居全国前列。川渝游客对陕西的文化历史、陕北风情有着浓厚的兴趣。同时,四川、重庆的自然风光,美食小吃对陕西游客有极大的吸引力。西成高铁开通以来,川渝来陕游客成倍增加,强力拉动了三地经济的内循环。对境外游客来说,四川熊猫、重庆的长江三峡、陕西的兵马俑这三地的组合产品是他们的首选,在国际市场上有很高的认知度。疫情前,我公司组织接待的国际游客选择从成都入境然后到陕西游览的也很多。”

 乘势崛起的汉中旅游

 西成高铁开通的背后,是打破秦巴山区天然屏障之后,整个“川陕城市群”的崛起。西安、成都两市直线距离约600公里,这600公里沿线串联着多座城市,而它们都受益于西成高铁的开通。

 位于陕西省西南部的汉中,是三国文化发祥地,拥有2300多年建城史。它历经沧海桑田,积淀人文情怀,富藏物华天宝,自成一体格局。这里北依秦岭,南屏巴山,汤汤汉水穿流而过,享有“汉家发祥地、中华聚宝盆”之美誉,是世界文化遗产地、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中国最美十大城镇。

 汉中是生态秀美的康养福地。它是汉江身段最柔美的地方,这里森林覆盖率60%以上,境内有汉江、嘉陵江两大水系,是国家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和陕西引汉济渭工程重要水源涵养地,大熊猫、朱鹮、羚牛、金丝猴等珍稀动物在此栖息繁衍。世界最大天坑群也在这里,其呈现出的典型性、稀有性、完整性达到世界级地质遗迹标准。

 汉中是宜居宜游的美丽城市,一江两岸、兴汉胜境、兴汉文化生态旅游区、天汉文化公园多彩多姿,“两汉三国·真美汉中”城市品牌享誉全国。近年来,汉中已形成文化旅游、新兴产业、新型能源、装备制造等“六大产业”集群。

 地处秦巴山区的汉中,因西成高铁的开通,与西安的交通时间缩短至一个小时左右,与咸阳、渭南、铜川、宝鸡等城市至西安的交通耗时基本相当。西成高铁开通,汉中被纳入了“大关中城市圈”之中,西成高铁沿线途经的佛坪、洋县、城固、宁强等县,也融入全国高铁运输圈,畅通了与外界的联系。

 潮涌汉江畔,风正好扬帆。西成高铁开通为汉中带来的影响是深远的。我们来看一组数字:

 2017年,汉中市全年接待游客4240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232亿元,同比增长30%和34%。

 2018年,汉中市全年接待游客5200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306亿元,同比增长23%和32%,旅游总收入增速高于省考指标七个百分点,提前两年完成“十三五”旅游规划经济目标任务。

 2019年,汉中市接待游客的人数达到了6785.86万人次,实现了旅游收入411.88亿元。

 2020年,受疫情影响,旅游接待人数有所回落,全年接待游客5700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310亿元。在特殊情况下,汉中旅游依然交出了漂亮的答卷。

 数字的背后,折射出的是西成高铁开通数年来带给汉中的变化。便捷的交通,提升了汉中的城市知名度和吸引力,也助推汉中文化和旅游产业不断加速发展。

“我是汉中当地人,工作在西安,以前回家真麻烦,所以一年只能回两三次,现在几乎每周都能回家看望父母,在家里过个周末,真的太爽了。” 白小姐说。

 每逢节假日,汉中各景点及县区来自西安、广元、成都、重庆的游客大幅增多。记者获悉:汉中站日均开行动车组和普速列车共156趟,每八分钟就有一趟动车组穿行在秦巴汉水间。西成高铁开通三年多来,该站累计发送西成高铁旅客超1300万人次,日均发送旅客1.2万人次。

 汉中市文化和旅游局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近三年汉中文旅产业发展迅速,去年26个重点文旅项目完成投资60亿元,旅居汉中品牌建设高点推进, 《“旅居在汉中”规划》策划包装项目72个、总投资1050亿元;去年还成功举办了“旅居在汉中”活动周活动,签订旅居项目25个、签约资金162.1亿元。

2020年底,好消息频传,汉中市南郑区龙头山景区、宁强县汉江源景区被评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汉中市秦岭佛坪国宝旅游度假区被评为省级旅游度假区。

 为吸引更多游客来汉中旅居,近年来汉中市创新提出了“旅居在汉中”特色品牌,高标准制定《“旅居在汉中”规划》。《规划》以“秦巴天汉、旅居天堂”为定位,以全域景观化、景观生态化为方向,把全市2.7万平方公里作为最大的景区、最美的旅游目的地来建设,全力打造山地度假、养老养生、文化体验、田园休闲、就业创业等旅居模式,构建“旅居相宜、产城相融”的生态旅居高地。在近日召开的汉中市政府常务会议上,会议审议了《汉中市“十四五”经济社会发展基本思路》,提出建设幸福产业突破工程,将以健康、绿色、时尚、智慧为方向,重点发展文化旅游、健康养生、教育服务、体育休闲四大幸福产业,打造西部地区幸福产业发展示范区。

 川陕渝文旅“亲密接触”

 西成高铁开通三年多来,西北地区与西南地区之间的密合度、亲密度前所未有。

 交通的打通,地理空间阻隔被消解,西安、成都、重庆等西部地区对外开放的核心板块,真正实现了“亲密接触”,碰撞出联手合作、协同开放的火花,为促进川陕渝三地旅游资源的开发与整合注入新的活力。

 西成高铁开通三年多来,三地间的旅游合作和旅游营销推广活动频繁,丰富多样的旅游推介为广大市民和游客展现了不同城市特色各异的文化旅游魅力。

 华丽唯美的仿唐乐舞《霓裳羽衣舞》、回肠荡气的陕北民歌以及宝鸡木版年画、陕北剪纸等,将丰富多彩的陕西文化旅游展现在成都和重庆媒体及市民的眼前……2020年9月下旬,由陕西省文化和旅游厅主办的“文化陕西”旅游推介会分别在成都和重庆举办,通过文艺演出、现场推介和播放宣传片以及非遗文化现场展示等多种形式向与会媒体和观众推介展示了陕西丰富多彩的旅游资源和产品。

 成都和重庆的媒体代表感叹说:“陕西文化真的是博大精深,通过今天的活动可见一斑。我有机会一定要去陕西看一看、走一走,亲身感受十三朝古都和延安民俗文化、红色文化的魅力。”“以前一提到陕西,就想到兵马俑、大雁塔和肉夹馍,看了今天的介绍后才了解到,陕西的文化旅游魅力无穷,丰富多样,既古老又时尚。”

“陕西与四川、重庆多年来一直互为重要客源地。西成高铁通车后,三地间交通便捷,联系紧密,交流频繁。今后,陕西将与四川、重庆文旅界共同努力,不断创新合作方式、拓宽合作领域,深化旅游文化领域的广泛交流与务实合作,更好更快地发展文化旅游产业。”陕西省文旅厅副厅长顾劲松表示。

不仅是文旅主管部门,旅游集团、企业也在积极行动。去年10月26日,“2019心随陕旅·行知华夏”陕西旅游集团重庆旅游推介活动在重庆新光里举行。陕旅集团携旗下的华清宫、金延安、壶口瀑布、少华山、白鹿原影视城、诸葛古镇、中国·周原等20家重点景区、精品演艺集体亮相,向重庆市民展示了陕西历史与现代交相辉映、传统与时尚完美融合的魅力。

去年11月,“大巴山·大三峡”文化旅游发展联盟成立。四川达州市、重庆万州区、陕西汉中市等川渝陕三市三区八县携手成立“大巴山·大三峡”文化旅游发展联盟,联合打造精品文化旅游线路,共塑“大巴山·大三峡”文旅品牌,促进大巴山、大三峡地区协同发展。联盟推出了高峡平湖、生态康养、巴文化、三国两汉文化、红色文化、宗教文化六大主题线路、80个经典景区。该联盟的成立,让大巴山区的达州、汉中、安康等地的“山文化”与三峡库区的万州、开州等地的“水文化”,动静共生、刚柔交融,山的巍峨与水的灵秀共同呈现一幅美丽的山水风景画,共同开启“大巴山·大三峡”文化旅游发展的新篇章。

川陕渝三地积极发展文旅产业,提升城市文旅魅力,三地间联动协作实现了合作共赢。去年携程发布《中秋国庆假期旅游大数据报告》显示:陕西与西安多项数据位居全国前十;西安上榜热门目的地与出发地城市,酒店营业额环比增长100%;十大酒店热门城市西安排名第八,成都排名第二,重庆排名第五。

而正在建设将于2023年建成的渝西高速铁路,更将把西安、重庆两地纳入高铁两小时旅游圈内。陕渝旅游联动,未来更加可期。

记者手记

“西三角”文旅合作前景无限

李卫

  川陕渝都是西部旅游大省(市), 历史文化遗迹富集,自然风光秀丽,三地旅游资源可实现差异互补。西成高铁开通后,使西安、成都、重庆三地间的文化旅游合作发展走上了快车道,加速三地旅游产业发展。

 陕西与四川、重庆水陆相异,人文互彰,陕西是北方丝绸之路的起点,四川是南方丝绸之路起点,重庆是西南重镇,高铁等交通的快速发展让陕西、四川、重庆越走越近。西成高铁的通车,极大解决了川陕、陕渝游客们的“相思”之苦,使川陕文旅合作续写出崭新的篇章。

 三年来,川陕渝三地文旅部门及企业携手合作,联手打造区域旅游精品线路,积极进行旅游市场宣传营销,出台有针对性的旅游惠民政策。三省市紧紧抓住“一带一路”重要发展机遇,建立长期广泛的合作互惠机制,打造区域旅游合作发展共同体。 西安、汉中、成都、德阳、绵阳、广元六市提出打造 “两汉三国、秦蜀古道”旅游黄金走廊,积极整合沿线旅游资源,推动“旅游+运动休闲”产业带的建设,打造精品线路。2019年,陕西、四川、重庆还联合签署了《川陕片区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合作协议》,共同推进川陕片区红军文化公园建设,在川陕片区革命文物保护利用方面开展合作,这标志着三地文旅联动的力度进一步加强,协作范围更加广泛。汉中还与川东北经济区五市以及甘肃陇南市共同签署了《“5+2”城市文化旅游联盟合作框架协议》等。

 在高铁新时代,我们应以联盟等合作机制的建立为契机,持续深化区域文化旅游合作,共同提升区域文旅品牌影响力,加快建设川陕渝文化旅游“西三角”,合力推动文化相通、资源互补毗邻地区文化旅游抱团发展。

 合作重在联通,重在联建,重在联动,三地应共建文旅产业大环线,共育山水联盟大品牌,共推区域文旅大市场,共谋文旅跨区域合作,共商做大做热跨省周边游、互助游市场,携手促进文旅行业合作潜力释放,共同谱写“十四五”川陕渝“西三角”区域旅游合作新篇章。

上一条: 秦平:筑牢法治中国建设的群众基础

下一条: 我国GDP首次突破100万亿元!增速2.3%